請輸入1個字或以上

藝術家: 掀起生命的布局

請輸入1個字或以上

訂閱CHAT六廠電子通訊

禮薩•阿菲西納

生於1977年,阿菲西納是一位印尼西爪哇省德博市的藝術家。他是雅加達藝術家組織 ruangrupa 的活躍成員,亦是 ruangrupa 藝術實驗室(ArtLab)的藝術總監。他致力於文化行動,以建立另類社會生態系統。他運用多種藝術形式如錄像及演出,其作品中多以本人身體以及量產物品作為催化劑,將個人存在與環球經濟體系連接起來。

他的錄像作品曾於多個影展中放映,包括雅加達OK Video Festival(2003,2010,2011)、「雅加達雙年展」(2009)、香港Para Site舉辦之Move on Asia: The End of Video Art(2010,2012),以及南韓的首爾藝術館舉行的City Net Asia(2011)。

青山悟

生於1973年,青山悟是一位東京藝術家,擅長通過作品對人手與機械作業、工藝與藝術之間的性別角色與階層價值觀作出審問。他以「勝家」(SINGER) 工業縫紉機創作的精細刺繡作品為人熟知。他近來的作品多探討人工智能為藝術生產帶來的影響。

他參與2017年日本「橫濱三年展」;同年,其作品ESCAPE from the SEA 亦於馬來西亞吉隆坡國家藝術館中展出。

陳麗雲

陳麗雲

陳麗雲是一位在香港和葡萄牙里斯本生活和工作的藝術家。自2004年起,她以「編織對話」的藝術形式編織人們的故事,透過編織書籍、地圖和字典對其內容進行解構和重構。她的多學科藝術實踐植根於對跨文化交流的探索,時常將不同語言的印刷物碎成紙條,創作出代表新語言形式的雕塑裝置。

陳氏曾就讀於英國倫敦時裝學院,及後畢業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與香港藝術學院合辦的藝術學士學位課程。她的作品被全球各地的藝術機構及私人收藏家收藏,包括香港文化博物館、M+ 博物館(香港)、CHAT 六廠(香港)、Burger Collection(香港和瑞士)及路易威登基金會(巴黎)。她的作品亦於2023年12月在泰國清萊揭幕的泰國雙年展中展出。

圖片提供:陳麗雲 | 攝影:Clement Ledermann

contact Gonzo 小組

contact Gonzo於2006年由垣尾優及塚原悠也成立,並以大阪為基地。目前成員包括冢原悠也、景吾三尚、松見拓哉及NAZE。這個代表表演者及藝術家團體的名稱「contact Gonzo」取自「Gonzo journalism」(一種在70年代發明的新聞寫作手法,以強調個人寫作風格為人所知)。而此團體的演出亦大多強調演出者之間的即興互動,往往帶有打鬥或武術色彩,模糊了暴力與信任的邊界。

contact Gonzo 曾於日本、新加坡、紐約、莫斯科、里約熱內盧、雷克雅未克、蘇黎世、布達佩斯及盧比安納等地演出。

埃德・達瑪萬

埃德・達瑪萬

埃德・達瑪萬在雅加達生活和工作,是一名藝術家、策展人和藝術機構 ruangrupa 的總監。他的作品包括裝置藝術、物品、繪畫、數碼印刷和影像,創作靈感多來自後殖民時期的貿易及經濟變化及其對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

他曾就讀於印尼藝術學院平面藝術系,及後參加阿姆斯特丹皇家視覺藝術學院為期兩年的藝術家駐留計劃。他曾參與的展覽包括阿姆斯特丹 Lumen Travo畫廊的「Doing Business with the Dutch」(2018)、新加坡雙年展(2016)、光州雙年展(2016)、埃因霍溫凡艾伯當代美術館(2016)和法蘭克福 Portikus(2015) 的「Magic Centre 」等。作為策展人,他曾參與多個國際展覽的籌備工作,並於2009年被任命為雅加達雙年展的藝術總監,以及在2013、2015和2017年雅加達雙年展期間擔任執行總監。他亦是2022年德國卡塞爾第十五屆文獻展的藝術團隊的一員。

圖片提供:埃德.達瑪萬
攝影:Eva Tobing

黃博志

生於1980,黃博志是一位台北藝術家。他通過多元化的藝術手法,從小說創作、紀錄片、耕作,以至經營社企,將其家族歷史與在環球經濟及東亞戰後工業化社會下產生的議題結合,從而探討一個能夠讓人們得以重拾平衡生產/消費自主權的微觀經濟體系的可能性。

他曾參與多個國際機構舉辦的展覽,包括2014及2016年的「台北雙年展」、中國第八屆「深圳雕塑雙年展」、南韓首爾的國家現當代藝術博物館、中國上海外灘美術館,以及英國曼徹斯特的華人當代藝術中心等。他亦於2013年獲台北美術獎首獎,2015年被提名角逐 HUGO BOSS 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2016年獲頒保誠當代藝術獎。

鄭然斗

鄭然斗

鄭然斗於首爾生活和工作,其創作實踐主要包括攝影、錄像和裝置,常涉及主題人物直接或間接的參與,細察游走於虛構與現實之間的人類生活。他從人們的日常生活汲取靈感,與參與者分享自己的藝術理念時,亦以具玩味的方式探討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之間的界限。

鄭然斗最近創作了一系列多頻道錄像作品,記錄經歷過亞洲近代史上某些社會或政治事件的人的觀點,包括《A Girl in Tall Shoes》(2018)、《Classic and New》(2018)和《Noise Quartet》(2019)。他的作品曾在首爾國立現代美術館(2020)、首爾市立美術館(2019)、東京都現代美術館(2019)、法國馬恩河谷當代藝術博物館(2018)和德國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2018)等地展出。

圖片提供:鄭然斗

劉窗

劉窗1978年出生於中國湖北省,現為駐上海藝術家。劉氏通過各種媒體及素材包括錄像、個人物品,以至建築設計,反映在中國社會中急促發展的工業化及現代化進程下,大眾思維、生活質素以及都市面貌的變化。

劉氏近年參與的展覽包括中國北京的藝術項目「長征計劃」的「違章建築三—特區」(2018)、香港 Para Site 藝術空間的「世變」(2016)、中國上海的第十屆「上海雙年展」(2014),以及南韓光州第十屆「光州雙年展」(2014)。

龐克搖滾舍

龐克搖滾舍是一個馬來西亞沙巴州的藝術團體,於2010年由 Rizo Leong、Jirum Manjat 及 Mc Feddy成立。「Pangrok」是當地語言中「punk rock」的讀法,而「Sulap」則是杜順語,解作農夫休息的小屋。而Pangrok Sulap是由一群藝術家、音樂家及社會運動人士組成,通過製作印在布料上的版畫去驅動社區力量。他們以「Jangan Beli, Bikin Sendiri」(不要買,動手做)為標語,鼓勵人們投入參與藝術計劃,從中彼此交流。

近年他們參與的展覽包括2017年在東京國立藝術中心舉行之SUNSHOWER: Contemporary Art from Southeast Asia 1980s to Now,以及2018年在日本的福岡亞洲藝術館舉行的Blaze Carved in Darkness: Woodcut Movement in Asia 1930s-2010s及印度的「科欽—穆吉里斯雙年展」。

拉葵爾•奧美拉

生於1969年,奧美拉是一位澳洲坎培拉的藝術家。她的紡織作品揉合澳洲國旗及政治海報的形式與風格,往往被視為有著檢視現今世代,尤其是澳洲社會中的政治權力、社會對自然與人類資源的剝削及其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等議題的創作。

她曾參與多個群展,包括2010年在日本名古屋的第一屆「愛知三年展」,以及2015年台灣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行之「亞洲藝術雙年展」。她亦受邀在多個澳洲重要藝術機構舉行展覽,包括新南威爾斯美術館、悉尼Artspace、墨爾本Ian Potter美術館等。

艾瑪•昆托

昆托生於菲律賓邦阿西楠省烏達內塔。她是一位視覺藝術家、教育家和文化工作者,希望藉著其作品,為受生活壓迫的人賦予力量、療癒破碎的夢想。她是CHAT六廠第四屆駐場藝術家,期間她邀請菲律賓家務助理一同,舉行了一系列工作坊、演出、電影放映及講座。

她的作品曾於多個國際機構展出,亦受邀出席多個雙年展及三年展,包括「吉隆坡雙年展」(2018)、「橫濱三年展」(2005),以及「夏灣拿雙年展」(2004)。

圖片提供:艾瑪•昆托

諾爾貝托•羅爾丹

生於1953年,羅爾丹是一位菲律賓昆頌市的藝術家。他擅長調度各種物件與影像,並將之與本土傳統工藝及文字結合成裝置作品。他的作品混合了個人物品、集體回憶、歷史與日常生活,從另類視角呈現他周邊千絲萬縷、層層交錯的社會政治景況。

他近年參與過的重要展覽包2012年在括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舉辦的「越域:南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展」、2015年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在宣言與夢想之間:自十九世紀起的東南亞藝術」、2017年在日本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的SUNSHOWER: Contemporary Art from Southeast Asia 1980s to Now以及2017年在澳洲新南威爾斯美術館的「激情與前進:菲律賓藝術」等。

馬克•薩瓦圖斯

生於1980年,薩瓦圖斯是一位菲律賓昆頌市的藝術家。他是當地另類藝術空間 98B COLLABoratory 的聯合創辦人及藝術總監,曾策劃多項社區藝術計劃。他的創作媒界包括攝影、錄像及藝術裝置,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尋常事物、流行影像及大眾行為,提煉出人們潛意識與充滿操縱的社會政治環境之間那些細微又重要的關連。

他曾參與多個國際個人及團體展,包括2018年在 Sharjah Art Foundation 舉辦的Tripoli Agreement、南韓「光州雙年展」中舉行的Hothouse, Philippine Contemporary Art Network Pavilion及南韓首爾國家現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行的How Little You Know About Me,以及2017年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行的SUNSHOWER: Contemporary Art from Southeast Asia 1980s to Now。

黛雅妮塔•辛

生於1961年,辛是一位印度新德里的藝術家。她以拍攝紀錄片及相片,呈現印度的性工作者、童工以及貧窮世代等嚴峻社會狀況最為人熟知。她用相片作為影像語言,相互交織,建構成開放式的詩意敘事。

她曾在多個國際知名機構舉行個展,包括英國倫敦的Hayward Gallery(2013),德國法蘭克福的現代藝術博物館(2014)、美國的芝加哥藝術博物館(2014)、印度新德里的 Kiran Nadar Museum of Art (2015),以及日本東京的東京都寫真美術館(2017)等。她亦被選為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2013)德國展館的重點藝術家。

賈凱•斯里布特

生於1969年,斯里布特是一位泰國曼谷的藝術家,擅長運用多種手工布料及縫紉技術如編織及刺繡創作。他希望通過作品鼓勵人們更關注社會政治議題,包括在泰國南部的宗教衝突,以及在東南亞國家紡織廠工人的嚴峻環境等。近年他開始舉辦工作坊,與泰國南部小數民族團體共同創作,為他們發聲。

他參與過的重要國際展覽包括2012年在美國三藩市的亞洲藝術博物館的Phantoms of Asia: Contemporary Awakens the Past、2018年的「曼谷藝術雙年展」,以及同年在澳洲布里斯本的昆士蘭藝術館/當代藝術館舉行的第九屆「亞太區現代藝術三年展」等。

武陳珠

生於1986年,武陳珠是一位胡志明市藝術家。家族從事刺繡,因此她熟悉絲線與布料的語言,也擅於挑選紡織材料,特別是舊布料或二手衣物等作為創作材料。通過這些帶有個人歷史的物料,她的作品鮮明地呈現在國家社會大時代敘事下的個人歷史。

她曾參與多個亞洲及國際展覽,包括2016年在越南胡志明市 Salon Saigon 、河內 Manzi Art Space 的個人展覽及在愛爾蘭利默里克的「EVA愛爾蘭國際雙年展」,以及2015年在越南胡志明市 San-Art 舉行的Tracing。

海蒂•芙歐特

生於1972年,藝術家芙歐特現居台北。她關注全球化之下的社會政治環境,擅於通過日常物體作媒介,引導人們關心社會中被忽視的經濟真相及權力失衡的現象。她的藝術創作具批判性且有幽默感,創作計劃橫跨多個領域,其作品創作過程也往往涉及大量勞動工序。

她的作品及創作計劃曾於多地展出,包括:比利時布魯塞爾的Sint-Lukas Galerie(2018)、台灣台北就在藝術空間(2016),以及中國上海的「第十一屆上海雙年展」(2016)。

高橋瑞木

高橋瑞木

高橋瑞木現任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的執行董事及首席策展人。她持有東京早稻田大學和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藝術史碩士學位。

1999至2003年間她是東京森美術館的初創策展成員,後來在水戶藝術館的現代美術中心擔任高級策展人,策劃了多項跨領域展覽,展示不同藝術形式,包括漫畫、電影、時裝、表演及視覺藝術。

高橋是2015至2016年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的研究員,亦在亞洲和歐洲各地寫作及授課。

X

特別安排

受到不穏定天氣影響,CHAT六廠及六廠小店將於今日9月5日下午3:30關閉直至另行通知。